八角亭|特色农业能点土成金
如今,随着交通及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梅江优质农产品走出“围龙屋”,不断擦亮着梅江区域农业品牌。但光擦亮品牌是不够的,我们要促进农业发展上新台阶,就必须持续挖掘发展具有本地区域特点、又有大量市场需求的特色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发展特色农业要围绕“特”字做文章,在“绿”字上下功夫。今年上半年,“梅江区清凉山茶”“梅江白宫苦瓜”“梅州客都稻米”等入选广东省第三届名特优新农产品;“梅江区清凉山茶”“板盖坑雪莲果”录入2020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这一张张“农产品名片”,正是梅江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有力见证。
发展特色农业还要着力推进当前农业“小散乱”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多种方式,有效整合村集体和农户手中少而散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创建产业园,在促进农户增收的同时,吸引更多、更优品牌企业入驻梅江区。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从事现代农业,让梅江区的农业大起来、强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和“拳头产品”,让梅江区的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们还要以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顺应“互联网+”趋势,深入挖掘农业农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加快发展周末农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撬动乡村农业经济发展,让科技成为农业“新时尚”。
既要突出生态特色、地理区位和生态环境特色,又要充分发挥梅江区好山好水的优势,“梅江品牌”才会成为独树一帜的精品。我们要站在新时代的战略高度,立足梅江实际,积极培育挖掘发展具有高产、高质、高经济效益的“三高农业”,因地制宜打造集旅游观光、农业种植、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城郊“周末农业”,融入“互联网+”时代开辟种植有定向、销路有方向的“订单农业”,大胆摸索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梅江模式”。
我们有理由相信,沃野深耕,加上“特色”“现代”的改造,梅江农业必能点土成金,在有限的土地上创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创出不一样的发展新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为全面决胜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荣玫)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