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缸·小人生
□ 张宇军
老家庭院的东南角落有一大水缸。大,但应该还赶不上司马光砸的缸那种级别。
这大水缸是自我有记忆起就已经一直在那里的存在。随着这几年国内鉴宝节目的风生水起,我好几次和老爸老妈开玩笑说:“二老您看,这瓷器品相完好、保存完整,是件不可多得的民窑佳作。要不我们把这大家伙送去某个鉴宝栏目试试,搞不好我也有机会一夜成为富二代呢!”
玩笑归玩笑,但这大水缸,在老爸老妈的眼中,可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宝贝。
老家的坐落有点像现在的城中村,房子的四周还有好几块菜地。正是凭着这几块菜地和妈妈养的几只母鸡,爸爸在退休以后和妈妈一起唱起了他们的归园田居。多年养成的劳作习惯和自给自足的生活让二老甘之如饴。而大水缸,在这个“生态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涝时蓄水,旱时浇地。
没有想到,前段时间因为这次疫情,不能出门的我在百无聊赖中,让这个“历史悠久”的大水缸一度成为我的“休闲胜地”。
事情是这样的:以前的闲暇时光,我经常喜欢带着孩子去山涧小溪游玩,而捞鱼虾又是其中不可多得的乐趣,是我和孩子共同的爱好。有几次,捞回来的“战利品”——一些小虾米,怎么来处理,倒有些成了曹孟德先生口中的“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于是,就随手把这些小生命倒在了这个大水缸了,在当时,还颇有些“随它去吧”的意味。
不曾想,这无心插柳的举动却为这些小生命找到了生命绽放的第二故乡。几次茶余饭后在大水缸前的驻足,让我发现这些小生命在这个“温柔缸”里生活得挺滋润的,已经开枝散叶,颇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了。
又是一天下午,疫情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依然不敢外出,我依然来到大水缸前,饶有兴致地观看小虾们和孑孓作战。这时,妈妈提着桶过来准备提水去淋菜地。眼看着妈妈手起桶落,无比娴熟地提起了一桶水,我急忙拦了一下:“老妈,这水缸里可是有我‘圈养’多年的‘宠物虾’,您下次打水的时候先提前拍一下水面,别把我的虾也弄去淋你的菜地了。”妈妈愣了一下,眯了眯眼睛认真盯着水缸看了一会,摇了摇头:“你这里还养有虾?我之前一点也没有发现,刚才看也没看见有啊。行,我下次看着点。”说完,妈妈提着桶就离开了。
那一刻,我伸出的本想帮妈妈提水的手僵在了半空中,望着夕阳下折射着的妈妈的背影,我有些恍惚了……
要知道,妈妈年轻时可是有名的巧手能人,以耳聪目明,号称能用脚趾头穿针引线而著称于四邻八舍;要知道,妈妈年轻时可是有名的女汉子,以肩挑背扛,号称怀着我八九个月了还能手提两个大西瓜爬好几层楼梯而闻名于十里八乡。
但,就是这样一个柔软和彪悍奇异共存的神奇的妈妈,在岁月面前,也有些佝偻了、迟缓了、蹒跚了……
我又想起去年儿子10岁生日那次的一个小插曲:受一位知名电台主持人给自己儿子写一封家书的启发,我也花了不少时间,给自己的儿子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封万言家书。里面谈了很多:关于孝道、关于学习、关于理想……郁闷的是,这一封自以为倾注了心血的家书在儿子生日那天交给他以后,儿子似乎并没有什么触动,有些无动于衷。
现在,我终于明白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了。
俗话说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老师。我的父母用他们的辛劳给我树立了最好的榜样,而到了我们这一代,却把父母这些无怨无悔的付出当成了理所当然,有些安之若素了。没有能把这些良好的家风继承下来,再传承下去,其实问题的根本还是出在我自己身上。
都说对长辈真的孝顺,不仅要及物,更要及心。或许为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就先从陪伴父母去耕耘那几块他们辛勤劳作了大半辈子的菜地开始吧!我在自己的内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