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端走丽江
丽江地处云南西北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接处,海拔2400多米。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中转站,也是一个有着纳西族、彝族、傈僳族等多姿多彩少数民族的集聚之乡,因有不设围墙的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南方故宫木府、纳西人心目中的神山——玉龙雪山等景点而成为“滇西黄金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木府:一座土司城,半部丽江史
都说“北有故宫,南有木府”,几百年前云南丽江的木府相当于首都北京的紫禁城,因此,又有了“不到木府,等于没来丽江”的说法。纳西土司阿甲阿得归附大明,朱元璋赐姓“木”,木老爷仿照故宫格局在古城西南一隅建造了这座府邸。这里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脏所在。侯门深深,相传徐霞客曾慕名至此,在门口徘徊良久,发出了“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惊叹,却因布衣之身未能进入参观。幸运的是,生在当下的我们可以登堂入室一睹昔日土司府之辉煌。
木府坐西朝东,跨入朱门,转过照壁,眼前豁然开朗起来,汉白玉基座的宫殿,让人恍若置身紫禁城。沿着中轴线,议事厅是土司议政之殿,正中一把虎皮交椅,吊顶的金龙显示了雄霸一方的威严;万卷楼内藏经文、诗书,纳西族仰慕汉家文化;玉音楼是接圣旨、歌舞宴乐之地;木氏土司信奉道教而建三清殿,玉清殿后小山上有王府至高处——万古楼,拾级而上,一览整个丽江古城,鳞次栉比的瓦房民居呈现出一片茫茫黛青色,与天地混在一起,宛若一幅巨大的水墨画。王府侧畔的家院是女眷住所,后花园名木古树、奇花异草,确是一派江南园林的风味。
木府在承袭中原古朴粗放的建筑风格的同时,还保留了纳西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传统布局,一座木府,凝聚了丽江古城的千年文明精髓和纳西族广采博纳的多元开放精神。
丽江古城:一座不设围墙的城池
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古城的四周没有城墙,据说土司姓木,一筑城墙就等于是“木”字加框成“困”字,无异于把木给困住,因而不筑城墙。五花石铺路的四方街曾是滇西北地区茶马古道上重要枢纽站,也是各地商贾云集交流之地,制高点的西部科贡坊是一座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四方街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出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四大主街,又从四大主街辐射蛛网交错、四通八达的街弄。在八卦图般的迷城巷弄里兜兜转转,迷路成了一桩司空见惯的事。
丽江古城的民居糅合了中原、藏族、纳西、白族建筑精华,形成土石墙、小青瓦、木构架、花鸟镂窗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布局,云南四季如春,纳西百姓喜欢在庭院里种植花木、摆设盆景,木质花槽、桌上陶罐都插着艳艳的鲜花,花香四溢。踩在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街上,耳畔听得潺潺溪流流淌在足下,形成了“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的江南水城风貌,因而被誉为“高原小姑苏”“东方威尼斯”。
丽江,是一个适合发呆、打盹的文艺清新地,这里的夜色是独特的,充满着柔情、浪漫、疯狂和诱惑,徜徉在夜色中,找了个酒吧坐下,点了一壶茶,帅气歌手忧郁地浅吟低唱,缠绵悱恻,扣人心弦。
玉龙雪山:朝圣神山,心灵和肉体的洗礼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市区北15公里外,海拔很高,山峰积雪终年不化,至今仍是一座无人征服的处女山峰。透过车窗,雪山随着阴晴变幻,“玉龙”时隐时现,有时云雾缠裹,有时晶莹皎洁;有时白云横腰,有时群峰如洗。
甘海子是雪山东一处开阔的草甸,长着兰花、野生牡丹、雪莲、云南松、雪松、冷杉、刺栗、麻栗等,简直就是一个天然药库。一到春暖花开的季节,附近的藏、彝、纳西族牧民们骑马驱赶牦牛、羊群、黄牛来此放牧。从甘海子到大索道之间,有一条幽深的山谷,俯瞰那一汪蓝色湖水泛着幽幽荧光,正是玉龙雪山冰川融化成的雪水,潺潺流淌谷中,远观就像一弯月牙儿镶嵌在雪山脚下,因此人称“蓝月谷”。这里的湖水蓝得比宝石还澄澈,比翡翠还通透,走在谷中,恍若走进了一个唯美童话世界。
从蓝月谷出来,就穿上厚实的羽绒服,开始上索道,考虑到雪山海拔较高,氧气稀薄,渐行渐上,我们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耳鸣、头胀等轻微高原反应,于是,举起氧气瓶深深吸了几口,仰视那冰雕银塑的玉峰,直插苍穹,仿佛要刺破蓝天,蓦然心生敬畏。
出了索道,站在4506的石碑前,鸟瞰山下的雪、松、屋、河、牦牛,房屋似积木,汽车如甲壳虫,往上看,万年冰峰如南天一柱巍然屹立,100米的栈道蜿蜒曲折盘旋在山腰,山顶云雾缭绕,山连着云,云绕着山,分不清哪里是云、哪里是山。眼瞅离山顶近在咫尺,却犹似隔一条无形的隧道,可望而不可及。抬头望山上,是铺琼砌玉的北国风光,而山下,则是花红柳绿的明媚春色。无论如何,我已经站在了人生最高处。
(申功晶)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