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选登丨清明追思,家国永念
● 邓梓钰(曾宪梓中学高一9班)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太阳躲在云幕后,吝啬着它用之不竭的温度。我站在窗前远望,远山的轮廓被云雾晕染,山黛也如入水般化开,周遭尽显灰白。天上地下都格外寂静,唯有料峭春风划过,催动树叶沙沙作响。
十点整,尖利的防空警报划破沉寂,突兀又合乎时宜地响起。我退后几步,沉默地低下头,闭上眼。这三分钟过得比平时都慢,我控制不住地颤抖,眼前闪过许多画面。
我看见了牺牲在抗疫一线的六十一名烈士。他们将我们送上开往春天的火车,却把自己永远留在了寒冬。李文亮、刘智明、彭银华……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篇篇动人的故事,都曾让我热泪盈眶。他们用血肉之躯为病患者筑起屏障,以凡人之躯承担了英雄的责任。
这三分钟的默哀,愿地下栖息的魂,能听见人民痛断肝肠的想念和珍重的感谢;愿往生的长途芳草萋萋落英遍地;愿往后的日子希望如火再无惋惜。
我想起了网络上那些不和谐的、质疑公祭仪式意义的言论。他们都忘记了中国曾面临亡国灭种却依旧走到今日的原因,忘记了中华七十年沧桑巨变的缘由,他们忘记了人民。因为这一切的缔造者,都是平凡的人民英雄。英雄不是神坛人物的标签,而是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平凡人,是布衣之下的炎炎赤血,更是普通人拥有的一颗伟大的心脏。
这三分钟,不仅缅怀逝者,更是让我们记住那些保护我们的最勇敢的人。中华民族得以走过五千年并延续至今,是因为我们从未忘记英雄。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以留名,人心即名!
我还看见了中国崭新的明天。前进的道路上困难与坎坷越多,希望就会显得更熠熠生辉。庚子初春的这场灾难,在我们心头刻下的烙印不只有恐惧害怕,更多的是警醒和鞭策。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明白了青年一代应将振兴中国之责,置之于自己身上。我们努力读书,是为了日后中国再遭劫难时,我们可以有站在阳光下接受世人检验的坦荡,有“为国为民,敢为天下先”的侠气,学着前辈的样子,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毅然上阵,赴汤蹈火地拼命守护着中国光明的未来、安稳的环境、人民的幸福。
三分钟,哀悼逝者,铭记英雄,展望未来。我笃信:中国人民一定能从这苦难中走出 ,以梦想为岸,以团结作帆,以奋斗为桨,开创更美好的明天!
警报渐渐停息,唯留一丝余音散入风中,响遏行云。我看见,灰暗的天落下丝丝细雨,天幕隐隐透出白光,那里有一轮正在发热的太阳。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