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婆
●陈丽婷
我老家把奶奶和外婆都叫作“阿婆”。我的奶奶2016年逝世,此后,我时常想写篇文章来纪念她历尽坎坷的一生,也纪念我和她共度近30年的生活,但,竟不知道从何写起。直到我看到我的女儿对她的阿婆如此信任依赖,从阿婆身上获得的喜悦感和安全感还胜于从我这个母亲身上获得的时候,我似乎对“阿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时候跟奶奶住在一起,那时物质条件还比较差,尚在追求温饱阶段。每次放学回家都是饥肠辘辘,走了几里山路回到家门口的斜坡上,总忍不住先大喊一声:“阿婆!公式转来嘞,有脉个食么?”奶奶就会迎出来:“哎,满子!转来嘞啊?粄子爱么?柑子爱么……”实在没啥吃的了,猪油渣她也会问我要不要。
天佑吉祥 ,我的外婆现年99岁仍安康。她让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总给我送好吃的。那时候,妈妈在圩镇上的小学任教,我和妈妈一起住校。我所在的教室背后同样也是一个坡。每当有同学从教室窗户看到山坡上有个矮小瘦弱的大娘挎着个篮子蹒跚而来,总会大叫:“陈丽婷 ,你阿婆来了!”此时我也总会欢呼雀跃!因为我知道我的外婆又来给我送好吃的了!她的篮子里,要么装着应节的水果(如枇杷、李子、桃子等),要么装着她亲手制作的各种小吃(如青粄、粽子、红菌豆腐头等)。
所以,阿婆就是那个永远把好吃的东西留给你的人!这种情感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显得尤其珍贵,让我终生难忘!但阿婆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者,更是孙辈孩提时精神上最大的依靠。
在我少年时期,有过一段敏感脆弱期。每当被母亲责怪,我经常会产生一种厌世情绪,就觉得:我有什么错?你们凭什么都怪我?严重的时候,还会想,既然你们都那么嫌弃我,那我活在这个世界上也是多余的,还不如死了算了!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情绪是多么幼稚,又是多么可怕!我从小也算品学兼优,小学开始就一直担任学生干部,还一直是学校各类节目的主持人。就这样一个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好孩子,居然也有被责骂到想自杀的时候!不得不说,孩子们的心理疏导是一门值得重视的课题!幸好,我从未将自弃或自杀的念头付诸行动——因为我哭着哭着就会想,要是我阿婆在就好了,她一定会护着我的!然后,我就觉得更委屈了,号啕大哭起来……大哭一场之后,我又“满血复活”了。哭累了,也忘了自己为什么哭。
所以,阿婆还是那个永远无条件接纳你的人,不论对错!这跟父母之爱有着天差地别。“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不可能无条件地纵容孩子,每当看到孩子做错事或者有不良习惯时,轻则批评教育,重则各类惩罚,目的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尽可能成为更优秀的人,将来能更好地面对社会上各种竞争和压力。但阿婆不考虑这些,她只在乎她的“满子”现在开不开心,有没有受委屈。
父母往往会被“望子成龙”心切蒙蔽而导致爱的缺失!这个时候,阿婆的存在简直就是神奇之光,照亮了迷失孩子的心窗。它曾经无数次帮助少年的我逃离黑暗的泥沼,重新找回存在的意义。
有阿婆,真幸福!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