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多地销售行业积极求变开拓新市场
●见习记者 方俊鹏
本报记者 陈思杰
踏着春天的脚步,老百姓生活逐步回归正轨,按下“静音键”的城市,正从疫情中快速复苏。许多商家因势而变,抢抓机遇,转战网上销售,既方便了市民群众,又实现了由“危”变“机”的新拓展。
足不出户“下馆子”
记者日前来到兴宁市紫来酒店看到,工作人员在厨房内打包热气腾腾的菜品,并根据订单,把这些美食分别送到顾客家里。该酒店负责人张文芳告诉记者,为了顺应消费者的需求,酒店转变销售模式,开通了外卖小程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售卖。
“我们挑选了一批容易打包和运送的菜品,通过顾客线上下单,酒店专人派送的方式销售,非常受欢迎。”张文芳介绍道,网络销售的美食包括盐焗系列食品、酿苦瓜、红焖猪肉、酿粄、鸡颈粄等30多种,其中盐焗食品还接受全国各地的邮寄订单。如今,线上平台每天有3000元至5000元的外卖订单,疫情防控期间更是每天达到万元以上,其中有不少是几百元一桌的宴席套餐,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在自己家“下馆子”。
近几天,振城食品的工作人员也忙得不亦乐乎,各类盐焗食品通过快递从梅州发往各地,快捷的网购渠道,方便许多在外游子“解馋”。振城美食五华店的工作人员曾先生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来,网上平台的销量有所增加,而许多老顾客喜欢添加他为微信好友,顾客通过微信下单、转账,门店有固定联系的快递公司,顾客下单后会第一时间发货。此外,网上购物平台也有旗舰店,卖得最好的是盐焗鸡爪,月销售破10万元。
线上订单大幅提升
位于梅城客都大道旁的昌大昌东汇城店,近日也“火”了一把。该店联合美团开展优惠活动,消费者通过小程序即可下单,超市打包好由外卖小哥送上门,不仅不用出门,还比到门店购物实惠。昌大昌东汇城店工作人员坦言:“受疫情影响,门店客流量明显减少。优惠活动推出前,门店线上日平均订单量是50单,销售额约5000元。现在,日平均订单量增长到300单,销售额约35000元,订单主要以大米、油等生活必需品为主。”
在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陈小鸽”品牌旗舰店,记者一进门就看到一批打包好的肉鸽系列产品,工作人员坐在电脑旁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线上订单。该公司总经理陈伟波告诉记者,他们在线上销售的产品包括鲜鸽蛋、鲜老鸽以及不同口味的乳鸽熟食产品。“我们还在肉鸽养殖场旁边高标准打造了一个网络直播室,通过在线直播推荐肉鸽产品,效果特别好。”陈伟波说,疫情期间他们进行了首次直播,2小时内共有7000多名采购商进入,在线文字互动达到800多人次,并与4名采购商在直播后进行了线下沟通,开辟了肉鸽销售新渠道。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