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何给丁日昌“差评”?
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其识人和用人的智慧一直为人所称道。故而,他也清楚,在复杂的官场当中,自己对人物哪怕是很含蓄的批评,也容易引出些动静来。然而,他与心腹幕僚赵烈文之间大胆而隐秘的私人谈话,赵在《能静居日记》中,却没能仿效老师谨小慎微的做法,记下了曾对相关人物的评论和政事时局看法等敏感的内容——这也为研究当年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治六年九月初四,曾国藩在谈到徐海道道员高梯时,顺带评论了时任江苏布政使的丁日昌:(高梯)诈人也,与丁日昌为同类。顾好名,能做事。诈为善,虽诈不能不取。高梯是丁日昌赏识的官员,他的徐海道一职就是丁日昌所举荐。一句“诈人”,再加上之后对丁的一句“宵小”的补刀,让人觉得,曾国藩对丁日昌的评价,竟是如此不堪。
在当时的人看来,丁日昌出自曾国藩之门,与曾国藩有师生之谊,是确凿无疑的。而在曾李的湘淮集团中,丁日昌是非常重要的一员。咸丰十一年三月,丁日昌在担任庐陵县令时,受到太平军的攻击,因失地之责而遭到免职。之后他上书曾国藩,直言漕运、吏治等问题,受到曾的赏识,从而被延请入幕。丁在曾的幕府里,停留的时间也就半年多一点。然而,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丁就如锥处囊中,脱颖而出。据《曾文正公家书》,曾国藩在给九弟曾国荃的一封信中说:丁雨生(丁日昌字雨生)笔下条畅,少荃(李鸿章字少荃)求之幕府相助,雨生不甚愿去,恐亦不能至弟处,碍难对少荃也。李鸿章当时带领初创的淮军进驻上海,曾国荃领军围攻太平天国的天京,两位主将都想延请丁日昌帮忙,从侧面也印证了曾国藩对丁日昌的评判:丁日昌果断干练,处理事务条理清楚而通畅。曾国藩对他是当作人才来看待的:一是奏请朝廷开复其原官,二是派遣丁到广东筹集饷项。同行广东的另外八人也是从一两百人的幕府中选出来的优秀人才,其中就有后来官居两广总督的李瀚章。曾目的很明显,就是想让丁日昌去历练一下,日后量才使用——此举颇显培才之心。对于曾的恩情,丁日昌是铭记在心的。哪怕他后来任江苏布政使之职(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相当于现在的常务副省长),乃至位列江苏巡抚,也自称受业弟子,对曾执弟子之礼,接受他的教导。曾国藩对丁日昌的批评,未免让人不解。
如果真要找到“诈人” “宵小”的理由,或许也不难。其一,到广东之后不久,丁感到曾手下人才济济,自己很晚才入曾的门下,未必能有大的发展空间,快速升迁几乎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经世之志,需要一个更好的平台。此时在上海站稳跟脚的李鸿章,除了赏识丁的才能,构筑自己的权力体系也需要得力人手。在书信来往中达成了一致后,同治二年春,李鸿章咨调丁日昌,未成;八月,李转而用专折向朝廷奏调,获得准许,丁、李如愿以偿。
但在曾国藩看来,丁从“不甚愿去”,到后来主动希望前去,前后判若两人。为啥?无非是之前李鸿章前途未卜,现今是淮军对太平军连战连捷,前途一片光明——这不是 “诈”么?李鸿章就曾经在曾国藩祁门兵败处境艰难之时,以不同意弹劾败将李元度为由自请离开,引起曾国藩的不快。虽然后来重新回归,但曾就认为他“不可同患难”——现在似乎又是旧事重演。曾国藩做事,都以“诚”字作为原则,虽然丁日昌只是想经世济时,但无法左右曾的想法。
其二,在丁日昌担任江苏布政使和江苏巡抚期间,为了澄清社会风气,他下令严禁“淫词小说”,其中包括《红楼梦》《水浒传》等。在《能静居日记》记载里,曾国藩与赵烈文对丁此举多有调侃,认为丁日昌是在捞取政治声誉——事实上朝廷是以此向全国推广而丁氏名扬全国。而丁刊印《圣谕广训》和《胡文忠公遗集》分发给下属,曾国藩则认为丁这是讨好皇帝和作为上级的自己——湘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获得了湖北巡抚胡林翼(谥文忠)粮饷和兵力等方面巨大的帮助。曾国藩对胡林翼充满了感激之情,对其评价甚高。但丁日昌“投其所好”的行为又一次碰触了曾国藩“诚”的底线,则又近乎“宵小”了。
从现代人的角度看来,丁日昌以上的做法,实在没有多少可以指责的地方。然而,对于理学家,立志成为圣人的曾国藩来说,这都不是小事(比如他也曾指称李鸿章“拼命做官”):他对己对人的要求很高。道光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三,其于日记中写道:
申初,拜客二家,至海秋家赴喜宴,更初方归。同见海秋两姬人,谐谑为虐,绝无闲检,放荡至此,与禽兽何异!
同乡好友陈岱云(海秋),娶了个小妾,他赶过去喝喜酒,席间不免调笑了一番。当时小妾地位低下,士大夫们的做法尚属正常,然而曾却责骂自己“与禽兽何异”。曾国藩每日三省己身,时时处处以道德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同时希望以此来澄清污浊腐败的官场和修复被洪杨拜上帝教(太平天国)所冲击的儒家文化——作为“受业弟子”的丁日昌,在隐秘的私人谈话里受到严苛的指责,事实上也不算什么。在无法否定赵烈文所写的内容真实性的情况下,喜爱丁日昌的人们倒是替他“虚惊”了一场。
(刘子阳 冯丹俏)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