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负担”化身舌尖美味!丰顺黄沙坑村这土货火了~
●本报记者 林玉莹
特约记者 胡金辉
“黄沙坑村纯正农家风味番薯,精准扶贫优质农产品送货上门。”“农家番薯甜糯诱人、皮薄易撕,可拼单可包邮。”……日前,丰顺县留隍镇镇村干部、村民纷纷在微信朋友圈为黄沙坑村农家番薯“带货”宣传。一时间,受疫情影响滞销的农家番薯成了当地的“网红”畅销农产品。
村民正在将已被订购的番薯装箱打包。 (吴腾江 摄)
黄沙坑村是省定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在广州市花都区人社局的对口帮扶下,盘活撂荒地,因地制宜发展消费扶贫,构建长效脱贫机制。2019年,该村53户112人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脱贫。
“黄沙坑村属于偏远山村,山地面积有16840亩,耕地面积不到1000亩。但当地富硒土壤和纯净山泉水为橄榄、番薯、花生提供了独特的生长环境,绿色优质农产品走俏珠三角市场。”花都区人社局驻黄沙坑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谢加明告诉记者,在村民们的支持下,村里盘活撂荒农田,番薯、花生等经济作物轮作,将闲置资源变为村民增收资产。
今年初,黄沙坑村农家番薯如期迎来丰收,却让谢加明和村民们愁上心头。“今年番薯大丰收,整个仓库都不够放,门外还堆放了一些,但受疫情影响,剩下2.5万多斤的番薯都销不出去。”建档立卡贫困户郑万龙叹息着说。“大部分物流停运,有订单也送不出,丰收了也烦恼。”谢加明说。
得知黄沙坑村扶贫番薯滞销,留隍镇镇村干部、村民自发通过微信朋友圈、社交群帮忙宣传销售。“黄沙坑村番薯口感、品相和口碑都不错,我一发朋友圈,就有不少订单上门,很多还是回头客,周边的兄弟村也帮忙联系物流,借助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扶贫农产品触网走出深闺。”留隍镇扶贫办主任周爱瑜告诉记者,他们采用镇内拼单、分时段定点自提的方式,线上下单、线下送货,帮助黄沙坑村缓解番薯滞销问题。周爱瑜也是这次网络销售滞销番薯的“带货王”,仅她一人就在网上帮忙卖出了100多箱。
日前,记者在黄沙坑村看到,一个个带着泥土芳香的农家番薯正被装箱打包。“感谢乡亲们的相助,滞销的番薯就剩这最后一批货了,赶紧打包了给顾客送去。”郑万龙高兴地说。“番薯销售一空,我心里的大石头也落地了。”谢加明说。
春风和煦,阳光正好,在扶贫工作队的带动下,郑万龙和其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一起对番薯地进行平整,播下花生种子。这片花生地将长出新一年丰收的希望。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