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瓶颈问题推广“云祭扫”
■ 姚村社
疫情犹在,临近清明,改革创新祭祀方式被人们又一次提及。广东、甘肃、江苏、四川等省份的不少地市,对现场祭扫予以停止或限制,倡导各公墓设立“网上公墓”,推广完全没有污染、且更为文明时尚的“云祭扫”。
事实上,国内推广“云祭扫”已有一段时间,进展不尽如人意,凸显瓶颈问题还未解决。一是认知上的误区。有人认为,“云祭扫”是对传统文化的藐视,也有人认为“云祭扫”是在消费死者……最终的结论是“云祭扫”不太靠谱。平心而论,有人不认可“云祭扫”,或许并非拒绝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对国人来说,扫墓乃严肃、庄重的仪式,是为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如今要转换祭祀方式,的确会让一些人在思想上“转不过弯来”。
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丧葬习俗,有不可否认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合理的成分,也夹杂有目共睹的糟粕与愚昧,长期以来对社会风气也有所侵蚀和污染。要让“云祭扫”真正成为大众化的祭祀方式,还须从认知上予以教育引导。
从另一方面看,传统的扫墓形式是祭奠者亲自到逝者坟前哀悼、焚纸钱、磕头和除杂草等,本质是借此寄托思念。如果“云祭扫”也能达到这个目的,比如利用互联网能“参观墓穴”、“购买祭祀品”,在“云祭扫”平台能实现点歌、献花、祭酒、上香、留言等功能,让瞻仰、追思和祭拜更为便捷,大部分国人或许能够接受这种祭祀方式,如此一来,“云祭扫”也许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成为一种祭扫新风尚。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还比较严峻,推广“云祭扫”十分现实且非常必要。如何完善相关社交软件让人们接受“云祭扫”乐于进行“云祭扫”,既考验相关平台,也考验职能部门。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