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志愿服务、宣传防疫知识、网络线上学习——大学生这个假期不一般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学生的寒假假期不得不延长。自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大学生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积极主动参与防控志愿服务,展现了当代青年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同时,全国高校也首次开启了云课堂教学模式,大学生的网课体验也各有不同。
●本报记者 黄宝珠
实 习 生 陈银燕 黎淇
点滴志愿,共渡难关
就读大二的学生佳琳本来打算利用寒假做一些兼职体验生活,由于疫情形势严峻,她义不容辞地回了家乡做志愿者,从2月12日便开始参与村镇的志愿服务工作。除了佳琳外,其父亲和弟弟都同她并肩作战,一同加入了志愿者大军中。记者了解到,佳琳的工作主要是给村里的五保户、低保户及各村检查点运送捐赠的物资;同各村的书记和村长去外来人口的家里进行排查和登记;与防疫突击队一起去各村消毒和清理卫生等。“带你们一起来做志愿者,就是希望你们以后无论处于什么位置,都不要忘记去回报这个社会。”这是佳琳父亲跟自己儿女说的话。佳琳也通过这次的志愿服务工作,认识了许多不求回报积极助人的志愿者,感受到了这个社会带来的温暖,佳琳说,等恢复正常上课后,回到校园,她也要继续做一名志愿者。
无独有偶,嘉应学院大二学生碧瑜也成为了家乡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她告诉记者,她每天要在村口进行六个小时的站岗,在这期间除了需要对进入村庄的人员进行询问登记、测量体温等检查工作外,还要宣传防疫知识和发放防疫知识手册。站岗看似简单,可在碧瑜眼中,这些任务一点也不轻松,但是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村委的干部和其他志愿者们都不敢松懈,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剧增的那几日,大家更是一丝不苟地压实防控责任,落实有力措施。“来往的村民也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自觉接受检查,并且有许多好心人士捐赠了紧缺的口罩和手套。” 碧瑜始终坚信,没有什么闯不过的难关,也没有什么迈不过去的坎。
线上学习,体验不一
由于大学生的返校时间延迟,全国高校也陆续开展了网络教学工作,“宅”家的大学生们也忙起来了。在深圳某大学就读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小张自3月9日开课以来,渐渐适应了网络教学模式。“我们学校的网课方式主要以直播教学为主,师生们运用腾讯课堂进行教学互动,网课的优点是没听懂的课可以重播,重播的时候两倍速播放效果很好,实在理解不通的知识点可以在班级QQ群向老师提问,我觉得这样学习起来效果很不错。”相对于实体教学模式,小张说自己更倾向于网络教学,他认为网课令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更大,能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调整学习计划。“我觉得,更理想的网课状态就是,老师提前录好课程内容,学生提前看录播自学,上课时老师只要出题与学生们互动并且答疑就可以了。”小张根据自身学习经历提议道。
而在广州市某大学就读法学专业的小蓝则认为网络学习的效果没有实体教学的好。“在家上课,我们没有纸质版课本,虽然老师会在班群里发电子版的教科书,但有些教科书的电子版无法编辑只能‘读’,笔记也不能在课本旁边标注,这让上课体验极差。要是自己在网上买课本,等返校时,还要将一大堆书本放进行李箱,带来不便。”除此之外,小蓝还表示,上网课需要长时间看着电子屏幕,虽然课时安排合理,但是课后做作业也需要用电脑,比起在学校上课,眼睛更容易疲劳。“希望能早日返校上课。”小蓝说道。
不同专业有不同的特色,学生对网课的体验要求自然也就不一样,有些需要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有些需要更加生动形象的实体教学模式。在特殊的时期,面对特殊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只能调整好自己心态,尽快适应,等待正式开学的到来。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