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抹“志愿红”温暖人心
■ 林德培
“疫”隔人,情暖心。3月是雷锋月,全市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响应,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为支援湖北医疗队家庭寄送爱心大礼包、捐赠防疫物资、帮助隔离观察者买菜、参与一线防疫工作……连日来,我市城乡处处涌动着一股股爱心暖流,“志愿红”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
这是一支弥足珍贵的民间力量。疫情防控期间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不仅需要责任心,更需要勇气。无论是专业医护、便民服务、科普宣传、秩序维护、心理疏导等工作项目,还是组织、执行和善后等一系列环节,他们心连心筑起“防疫长城”,既保障自身安全,又做好防疫服务工作,在考验中提升“志愿能力”。
近年来,梅州的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从政府组织到社会自发,从以学生为主到社会各界人才纷纷加盟,从无差别低层次服务到高质量专业化服务,志愿者的人数在成倍增长,志愿服务的内涵在不断提升。他们的志愿服务,并不局限于某月某日,在普法教育、文化宣传、维护交通、帮助弱势群体等公益活动战线,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
“人人可为、事事可为、时时可为”的志愿服务要一直“火”下去。各志愿团体要因时发展,从志愿服务政策支持、活动组织、志愿者培训、服务时长计算、服务事项监督等方面下苦功夫,久久为功,努力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可持续化。
当然,各志愿服务团体除了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还要加强内部管理。要坚决将“混时长、博名声”的沽名钓誉之徒,从志愿服务队伍中清退,同时梳理和聚合好团体中志愿者的特长、专业等资源,使志愿服务能够更理性、更高效地投入到急需之处。此外,要在提升节日慰问、文明创建、基层治理、公共服务、扶危助困等“传统项目”含金量的同时,围绕群众所盼所需所急,提供更高品质、更为专业的服务项目。未来的志愿服务,要在公共事件暴发的应急时期,或是自然灾害发生农业受损的关键节点,利用志愿服务网络和人脉优势,激活更多“志愿细胞”,在扶贫助销、经济纾困上展现更多作为。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