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界丨战“疫”一线,那些暖心的瞬间
2020年的春节,刻骨铭心。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肆虐而来,让原本万家团圆的节日变得不平凡。就在这疫情危急时刻,我们看到了无数战士奋不顾身,看到了八方关爱汇聚暖流,我们听到了忠诚誓言掷地有声,听到了加油呐喊响彻天地……梅州战“疫”一线,总有一个瞬间让人心生温暖,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泪盈眶。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克时艰,一起拥抱明天的春暖花开!
援鄂医生“超长待机”10小时+
梅州市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刚抵武汉不久,就投入到紧张的临床工作中。2月1日,队长黄寿新用日记记录下战友曾伟坚奋战前线的感人一幕: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奔走负压病房,很快气喘吁吁,但曾志伟坚持在这种环境下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接连抢救多名危重病人。这期间,他的汗水不仅浸湿了保暖内衣,连外层手术衣也湿透了!
黄寿新还在日记中提到,虽然前方条件艰苦,但物资和疫情都会慢慢好转,不管前方有多困难,梅州市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21名队员都将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梅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村干部“以车为床”接力“值夜”
在兴宁市罗岗镇红星村一户居家隔离的村民家门外,村镇两级干部24小时轮班值守,以随时回应他们的需求。
为了服务好居家隔离对象,四名镇干部分为两班负责白天值守,六名村干部则两两一组负责晚上值守。这几名平均年龄达50岁的村干部,每天晚上轮值时,就从家里带上被子,以车为床,轮流休息。(黄远青 摄)
“最美准妈妈”坚持负“重”抗疫
休言女子非英物,身怀六甲请长缨。梅县区城东镇石月村的共产党员吴丽,怀孕8个多月,依然奋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用行动诠释“言传不如身教”——
她风雨无阻,骑上小电动车,随叫随到,与镇村干部一起到户宣传防疫知识;她做好村党支部书记的参谋助手,认真撰写相关材料,定时定点播放防疫广播。
“只要国家在,家便在。作为共产党员就应该挺身而出,在抗疫一线坚持奋斗,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相信春暖花开的日子不远了。”(梅县区城东镇政府供图)
“硬汉村支书”头缝七针仍在岗
2月5日午饭后,五华县棉洋镇荣华村党支部书记陈运城听闻村里一砖厂的员工从外地回来了,便直奔厂区员工宿舍。不料,头顶撞到一条铁条上。
他说,当时鲜血直流,脑袋上火辣辣的痛,马上叫来女婿送到棉洋镇卫生院,直到下午6点才处理好伤口,还缝了七针,亲戚和邻居都说他简直不要命了。
但,陈运城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发动广大群众,把入户宣传、摸查登记等各项工作做得一丝不苟。(张炳锋 摄)
一线医生主动隔离阳台吃饭
抗疫期间,不少医生为了不影响家人不敢回家,即使回了家也会主动“疏远”家人。这是梅州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从发热门诊下班后 担心给家人带来影响,主动到阳台上吃饭。阳台上寒风瑟瑟,医生蹲坐在小板凳上,埋头吃着渐凉的饭菜,孤独的身影令人感动。(网友供图)
“父子兵”战场上的生日祝福
“儿子,生日快乐!”向农户介绍完防控知识后,老庞跟儿子道了声祝福。“谢谢老爸,你要保重身体,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措施。” “儿子,你也一样!”这是春节投入疫情防控一线后,父子俩鲜有的见面交流。
短暂停留又离别,他们不忘击拳互道了一声“保重”。这一对父子,老爸庞振强是曾参加过“非典之战”且有着35年党龄的老民警,儿子庞琳翔则是乡镇公务员,疫情当前,他们义无反顾走上一线。(魏清芳 摄)
全媒体记者冲锋在前抗击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在这场战“疫”中,梅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第一时间发声。在万家团圆时,记者们纷纷放弃假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报道中,以最快的速度将权威声音、各地举措、一线见闻、防疫知识等传递到读者面前,为打赢这场阻击战、总体战、主动战,打牢坚实的舆论基础。(连志城 摄)
●文/玉婷 赖锋 丽伶 刘巧 林仪 思林 炳锋 清芳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