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古镇寻年味
“到安昌,最好的时节便是腊月。” 有爱好摄影的朋友提前谋划好了这样的景点,于是,一群好“摄”之徒便浩浩荡荡地去了绍兴安昌古镇。
一到安昌的街头,随处可见腊肠、鱼干等,我一下子怔住了。天哪,这简直就是一条美食街坊。屋前、河边到处挂满了腊肠、鱼干等,看来,居民们已经在为春节而忙碌着了。在安昌,鱼干、腊肠、酱鸭都是古镇著名的特色产品,除此之外,扯白糖、芝麻糖,龙须糖……这些手工制作的美食也很受游客喜欢。难怪说,在腊月到安昌走一趟,是很能感受到浓浓年味的。在安昌古镇,逢年过节还能看到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船上迎亲等风俗习惯,绍兴几千年的民俗风情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时候的安昌,也是最具水乡民俗味的。
漫步在安昌,古镇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我。依河而建的明清老街,至今依然保存完好,一条碧绿的小河自西向东贯穿古镇,多座姿态各异的石拱桥连接两岸,街上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许多古老的手艺依然被传承着,比如,箍木桶、舂年糕、扯白糖、捏面人等等。在这里,斑驳的墙垣诉说着亘古久远的传奇,青石板的街巷浓缩着江南独特的风貌,我喜欢这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古老淳朴水乡风情,此情此景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一路走着,我们的相机不忍错过每一帧画卷。粼粼河水,石板街道,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姿态各异的拱桥石梁,古老凝重的台门,幽深宁静的小巷,无一不体现出这里浓郁的水乡特色。站在石桥上远眺,船夫悠长的吆喝声打破了水的宁静,他们缓缓地摇着桨,乌篷船摇曳着拨开碧绿的清波,载着船上的乘客,悠闲地向前划去。
提及绍兴,不由自主地会想起清代官署中的幕僚,以绍兴师爷尤为有名。走在古镇上,我看到了师爷馆静默在临河边上,据说这是根据清末师爷娄心田的故居整修而成的。师爷馆是典型的绍兴式黑漆台门,门斗简朴,庭院幽深,前后分四进,高高的院墙,镂空的花窗。前厅叫作“斯干堂”,堂前竖立着两米多高的绍兴师爷青铜塑像,供游人景仰、参观。此外,离这不远的安昌民俗风情馆,依托“走马楼”式的宝树堂,辟展室10多间。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生产、生活、礼仪、岁时、社会等习俗,向游客一一呈现,这些都给安昌古镇平添了浓郁的人文色彩。
在镇上,鲁迅小说《药》里写到的华老栓开设的那种小茶馆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我和朋友们停住了脚步,不由自主地迈了进去。茶馆里都是原木板桌和板凳,光滑的板凳尽管不是很宽,但坐在临近街河的茶馆品茶,悠闲自在,真愿就在这样舒适惬意的时光里慢慢老去。(王文咏)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