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县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本报记者 刘晓娟 林玉莹
“老师,您看我这火龙的龙鳞颜色好看吗?”“我见过埔寨烧火龙,龙鳞跟我们的拳头一样大,画个半圆状就成了。”在丰顺县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学生们在综合实践课堂上学习丰顺国家级“非遗”火龙工艺,手工创作“烧火龙”……在丰顺县,自去年7月以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大大小小的单位会议室、文体广场、村民活动中心、学校以及老祖屋老祠堂等公共场所方兴未艾。
作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县之一,丰顺县构建起了“1+17+282”的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体系,探索出“一二三八”的工作举措,努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如今,文明之花已深深根植于丰顺大地,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根基也愈发深厚。
整合资源强阵地
建好文明实践“枢纽站”
长期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部门资源分散、各自为政,阵地资源有效供给不足、供需错位、无人管理,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丰顺也不例外。
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契机,丰顺县打破机构藩篱、人才分隔、资金分散和项目分置,按照“不推倒重建”“不另起炉灶”原则,将宣传、组织、教育、工青妇及涉农部门的资源融合起来,整合现有社区、农村合适的场所,盘活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打通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科技、法律、卫生、体育等阵地,把原有的资源统一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用好用足。党员干部、教师、医生、技术能手、致富能人纷纷参与,唱革命歌曲、讲家乡巨变、送医送药送技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发生在公园里、课堂上、群众家门口乃至田间地头。
“群众聚在哪儿,宣讲就覆盖到哪儿。这是我们确定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基本原则。”丰顺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去年,丰顺出台《丰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三级书记“带头抓”、资源实现“大整合”、阵地实现“全覆盖”,举全县之力构建起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镇(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82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1+17+282”的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体系。至目前,该县共开展5100多场次文明实践活动,吸引62万多人次参与。
激活党员教师群体
传好志愿服务“接力棒”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关键是实践。而实践依托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个人。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志愿者”。丰顺坚持把志愿者作为主体力量,把志愿服务作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以党员和教师两大群体为先锋,推动文明实践实现群众全覆盖。
记者在丰顺县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看到,以“我们都是传承人”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正有声有色地开展。“我们将‘非遗’文化搬进课堂,介绍丰顺的国家非遗项目烧火龙,指导孩子们制作火龙,从认识本土‘非遗’项目到了解全国‘非遗’文化,在动手体验、思考感悟中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教师志愿者黄明霞说。
党员志愿者深入文化祠堂、田间地头、社区广场、劳动一线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将新思想传到群众心坎上,将惠民利民便民的新政策送到群众手里;教师志愿者将校园文明实践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各领域全过程,鼓励青少年当好“宣传员”“讲解员”“监督员”,引领广大师生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片区”的效果。
因地制宜创新形式
唱响文明实践“主旋律”
“村民听党员上党课、看广场舞表演……群众喜闻乐见的,实践中心平台也合着口味‘配菜’。”汤南镇新铺村高美自然村村民理事会负责人罗楚龙告诉记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成为越来越多村民的“精神加油站”,实践活动内容贴近群众需求,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凝聚民心。
“依托3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我们的文明实践队伍在传思想、传道德、传文化、传政策、传科技‘五个必传’的基础上,根据群众需求加上自传内容,以更丰富的层次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丰顺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吴建军说。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新技术在丰顺文明实践活动中被广为应用,成了及时发布文明实践内容和信息,交流各地工作情况,打造文明实践信息互通共享的工作平台。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了“实践云”,只要拿出手机扫描APP二维码,所有人都可以利用“云”上的两万多个课程资源进行学习。此外,丰顺县还积极探索“融媒体+文明实践”模式。依托县委政法委综治网格体系,从每个村(社区)选择一名优秀网格员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员和融媒体中心百姓通讯员,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制定考核激励办法,激励“三员”参与并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