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歌剧 品客家 献良策!广东汉剧振兴发展大会领导嘉宾观看《血色三河》
本报讯 (记者刘巧 林婉萍 林丽妙)昨日上午,参加“新时代·广东汉剧再起航”广东汉剧振兴发展大会的省、市领导,以及来自北京、湖北、福建、湖南、陕西等地文艺院团的专家学者、演艺人员等,在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山歌剧场观看广东省首部大型原创民族歌剧《血色三河》。厚重的血色、油画般的质感、悠扬婉转的音乐,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高水准的视听盛宴,现场不断响起热烈持久的掌声。
看红色故事了解客家文化
“起义军将敌军浮桥炸掉那一刻,我真的是激动得不行,从来没有想过歌剧也能够这么打动人心,让人热血沸腾。”广东潮剧院副院长、梅花奖获得者张怡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剧中音乐和情节的融合非常到位,既体现了演员优秀的歌唱功底,又能够将观众带入情境、产生共鸣。据了解,《血色三河》中音乐唱段的总时长有90分钟左右,在设计和创作上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客家山歌、民间小调,还大胆运用现代音乐剧的音乐风格,以音叙事,以乐抒情,讲好梅州苏区的红色故事。“特别是生死关头客家山歌的‘加码’,让我加深了客家人在我心中的形象,而我对梅州这个地方的了解和欣赏,也更进一步了。”张怡凰说。
而让广州粤剧院院长余勇倍感惊喜的是中秋节吃柚子、品娘酒,以及“上灯”寓意人丁兴旺等客家元素的融入。“这为我打开了一个了解客家山歌和客家特色民俗文化的窗口,非常接地气。”余勇说。
完善细节提升艺术张力
作为广东首部大型原创民族歌剧,《血色三河》以三河坝战役为题材,讲述了谢啸天、欧阳朵朵、谢中原等剧中人物在理想与信仰、亲情与爱情、生死与存亡抉择中,牺牲小我、军民一心、团结奋战的故事。不少戏剧专家认为,将红色革命军事题材以歌剧的形式呈现出来,是大胆的尝试。梅州作为广东省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红色资源丰富,还拥有客家山歌、广东汉剧、广东汉乐等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可通过搭建平台,加强与其他地方戏曲的交流合作,巧借他山之石再创新、再发展,提升艺术张力。
“《血色三河》让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感受到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大家会更加爱祖国、爱家乡。”张怡凰认为,将红色故事搬上文艺舞台,对传承革命精神意义重大。如果将唱词进一步诗化、美化,情感还能够进一步升华。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张晋琼则建议,可在剧中增加一些客家山歌的唱段,更加突显客家山歌剧这一梅州地方戏剧的魅力,让观众记得住、让社会传得广。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