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健康新生态需从“治未病”开始
■ 木 禾
自启动省级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以来,梅县区多措并举将健康教育融入人居环境,贴近群众生活,现已成功创建了119个健康村(社区),并重点打造一批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全区健康环境提升,努力打造“健康梅县”,切实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见《梅州日报》12月16日1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梅县区推进“健康细胞”建设是“健康梅州”建设的典型,也是当下全国上下加强实施“健康中国”建设的一个缩影。
时下流行一句话:健康是1,其他都是0。在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的当下,人们的追求从以前的“活得下”,渐变成现在的“活得好”,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拥有健康,才有品质生活。白居易诗曰: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林黛玉之所以多愁善感,跟其常年体弱多病药不离身不无关系,如此整日病恹恹的,再美的风景,也是灰色的。
健康不但关乎个人的幸福感,也事关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有数据显示,去年我市1721家单位试点获“广东省健康促进单位”称号,截至去年底全市建有晨晚练点500余个,实现了全市104个镇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由此可见,“健康梅州”建设稳步推进,令人欣喜。
构建健康新生态,需从“治未病”开始。当务之急,除了各级医疗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需牢记为市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各级相关部门更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群众的健康需求,以普及健康生活、建设健康环境、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健康细胞”建设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引导形成全社会“共谋健康、共建健康、共管健康、共享健康”的健康新生态。这方面工作,其他县(市、区)不妨借鉴梅县区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健康长寿是全人类的追求和梦想。梅州作为国家森林城市队列中的一员,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富硒土壤广阔,健康长寿特质明显。我们要扬长避短,结合当前“世界长寿之都”建设,充分凸显生态发展区独特的优势,完善配套设施,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人健康,坚决迈向全面小康。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