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梦想
□钟伟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个姓氏的家族都住在围屋,围屋再大,里面的房间也是有限的。恰巧奶奶家中人口较多,而名下的房间却很少,奶奶想着现在孩子们都还小,勉强可以挤在一起,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总是要分开住的,在一穷二白的年代,奶奶的目光可谓长远。奶奶对此不仅仅停留在想想而已,她通过辛勤的劳作,正不断地接近她的小目标。
当时奶奶是出了名的勤劳,开荒、喂猪、放牛、养鱼,没什么能阻止她迈向广阔的土地,而土地也回馈了她养活儿女的食物。正所谓穷则思变,奶奶也会跟左邻右舍做一些“交易”,比如置换土地,又或者是用积攒的钱买几个房间。当然这些交易都是你情我愿,或者又需要你付出多一些。对于围屋外墙侧的那块地,奶奶还是相当执着的,有时用大块的土地置换一点,有时用肥沃的土地置换一点,有时又用开垦好的荒地置换一点,当然这些并非一帆风顺,有时会遭到拒绝或者阻挠;同样的,有些房间买了又要卖,有些卖了还要买,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年。随着时间慢慢流逝,每天的生活都一往既往:奶奶在田地里干着大量的农活,并照顾着家里的6个小孩,周而复始,而爷爷在县里工作,领着吃不饱饿不死的工资。
平淡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突然有一天奶奶跟爷爷说要建房子。据奶奶回忆,当时爷爷先是一愣,然后惺惺地说了几句风凉话:“就这样的情况,温饱都还没着落,哪还有钱建房子。”
奶奶说:“家里没钱,我可以养猪啊,一条不够养两条,两条不够养三条;家里的小孩也快成年了,多多少少可以搭把手,大的可以上山挑石头,河里淘沙,小的可以挑水和泥,这可以省下一笔开支;还有你和大女儿也可以帮补一些。”冥冥之中,老天爷总喜欢敢于对命运说不的人,奶奶提议建房子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工期。因为几百斤的猪也不是一天就能养肥的,爷爷的工资除了家用也就剩那么一点点,出嫁的大女儿也有自己的家要操持,不可能倾尽所有。所以那时候建房子,没有图纸也没有设计,就是一间间并排着用泥土沙石夯实起来,偶尔停一停,偶尔又建一建,最后是什么时候建成现在的模样,也没人记得清了。
新建的房子就在围屋的隔壁,新房子和围屋之间隔着一米多宽的距离,正好可以一人通行,这就是外界通往新房子的最短路径。不知何时,大家沿着围屋的外墙,不约而同建起了一排房子,慢慢就形成了现在的这条巷子。巷子的顶上,是从围屋伸出来的屋檐,遇上梅雨时节,雨水就会击打着瓦片从屋檐上齐刷刷地掉下来,人们也总会不由自主地躲进各自的房子里避雨。在这条巷子里,同宗共祖的几家人成了邻居,可谓亲上加亲,慢慢互动也开始增多了,偶尔你分享一些番薯,我分享一些花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都已经是很美味的食物了。时而巷风吹过,烹饪的香味扑鼻而来,又是哪家做了好吃的糖醋鲤鱼?看巷子里的小孩,闻着嘴馋,直流口水。这阵风,也把人世间的美好带给了大家。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