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有过错,劝还是不劝
胡继宏
真正的朋友,应该是诤友,肝胆相照,直言不讳。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真诚关心你,为你的失误而痛心,他直言相劝你的过错,是希望你将来能够更加成功。对这句话,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认同。
那么问题来了,当好朋友有过错时,你劝还是不劝,要怎么劝?对这样的问题,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大声回答:当然要劝啦。不但要劝,而且要直言相劝,直到好朋友改正错误为止。
有人还会拿出《孝经》说:“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什么是诤友?就是指能够直言规劝的朋友。敢于当面指出朋友的缺点和错误,敢于为头脑发热的朋友泼冷水的人。诤友是稀缺资源啊,他既然是我的好朋友,我就要做他的诤友。
相传《孝经》是孔子所作,如此说来,孔圣人也是主劝派了。但在《论语.颜渊篇》第12.23节,子贡问老师孔子,面对好朋友的过错怎么办?孔子这样回答:“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孔子意思是说,要坦诚地劝告并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他不听就算了,避免自取其辱。在《里仁篇》第4.26节,学生子游也说过类似的话:“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意思是说,劝告朋友的次数太多了,就会被他疏远。
这下可难办了,孔子在《孝经》和《论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太一样啊,他究竟教我们劝还是不劝啊?答案当然是要劝,只是要注意劝的方法而已。
真正的好朋友是一生财富,诤友之所以可贵,在于能互相坦诚相见。因此,首先是要“忠告”,即坦诚地指出朋友的缺点和过错。能够坦诚相劝,是因为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是站在朋友利益的角度着想。然后要“善道”,即要注意说话的方式与技巧,把握劝告的火候与分寸,千万不能出口伤人,好心办坏事。
在《卫灵公篇》第15.8节,孔子还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这就是与人交往说话把握分寸的最好写照,纵然与好朋友交往也是如此。朋友间无尺度地一味规劝,实际上是侵犯了与对方交往的交际边界。人际交往是有边界的,只有好好地维护了人际交往的边界,双方的友谊才能更好地继续。
从另一角度来理解,孔子是认为能够包容朋友的缺点、维护友谊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一生中不能没有朋友,有密友,有挚友,更希望有诤友。没有朋友的人,那注定是孤独者。而有人说过,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所以,孔子在劝告朋友与维护友谊之间,他选择了包容。这是多么高深的人生智慧啊!
最后用培根的一句话来作结尾。培根说:“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生可怜的孤独者。当一个人遭遇挫折而感到愤懑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他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会使人致病。”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站活动

梅州楼市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