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将被机器人和AI取代?专家:10%-20%的工作会受影响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的工作,带来失业问题?对这个问题,科学界探讨很多,而经济学家又如何看待?17日的“2018杭州湾论坛”上,英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表示,机器和人工智能确实会取代一些岗位,但也会创造新的岗位,其带来的是工作结构的改变,而非谁取代谁。
皮萨里德斯在劳动力就业问题上研究深入,是该领域的权威。其最知名的学术成就是针对劳动力市场和宏观经济间交互作用的搜寻和匹配理论。他还推动了匹配函数概念的确立,该函数用于解释某个特定时间段内失业至就业的流动状况。
皮萨里德斯认为,人工智能在三种类型的工作领域,存在创造新的工作的可能性。其一是金融相关行业;其二是奢侈娱乐行业,“我们谈到奢侈品行业不只是意大利或者法国的奢侈品品牌,现在奢侈品行业侧重于服务行业,或者是有创新性的艺术、表演、影视剧等方面;其三是健康护理行业。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不是个新话题。皮萨里德斯介绍,就这一课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工智能刚刚发展的时候,美国的研究就已提到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可以对于人力市场的冲击。但皮萨里德斯也表示,近年来这一影响变得非常的明显,关键点在于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主要是取决于大数据的发展。皮萨里德斯认为,大数据和AI比人类在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方面要高很多。“现在我们的数据也是海量的,越来越多需要机器帮助我们进行数据的处理。像阿里巴巴电商的平台,每天的交易额是海量的,没有办法通过人力进行,而电脑是一个非常完美的选项。”
分国别看,欧洲和日本、韩国的自动化程度,也就是机器人的使用时间上处于领先。皮萨里德斯表示,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意大利,因为劳动力非常昂贵,所以他们非常愿意采用机器人替代昂贵的人工成本。
“我们更多的是看到有一些工作结构的转变,重构。有一些行业工作机会是在减少,有的行业工作机会是在增加。”皮萨里德斯认为,机器人和AI的发展,和人工相比,并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皮萨里德斯认为,在发达国家,可能有10%-20%的工作会受到影响。
他特别强调,这个比例的影响并不算大。他举例子说,在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有60%的人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有40%的农业从业人员变成工业相关工作的员工。“所以,在将来20年的时间里,有15%的工作岗位受影响,对于我来说并不是特别大的变化。”
哪些工作时影响大?皮萨里德斯举例,电话销售99%会受影响,还有如负责放贷业务的银行员工、柜员、出租车司机等等。
比较少受到影响的,皮萨里德斯认为如理疗师、牙医、外科医生、营养学家等等,其对于专长、知识和技术有特别的要求,受到的影响比较少。
皮萨里德斯特别提到,机器人和AI带来的未必是失业,而是休息时间延长。“从人工智能方面丢失的一些岗位并不一定是在其他的地方生产出来。因为我们没有这个需要。人们更愿意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南方+记者:王诗堃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站活动

梅州楼市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