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文旅+食宿” 催生富民新经济
修旧如新的民居依山而建,房前屋后满是碧树绿草;蜿蜒的石径、清澈的水池、长长的观光栈道映入眼帘。顺着山间小道举目四望,附近的山坡上、大片碧绿的田地上,到处盛开各色花朵。呼吸着清新空气,漫步于花海步道,一幅静谧优雅的秀美景象扑面而来。在这里,不仅可游山玩水,还能品尝农家美味、采摘鲜蔬嫩果、旅居农庄民宿、欣赏美丽山水田园风光,令来自各地的游客分外惬意,赞叹不已。这一切,都是大埔县西河镇黄堂村的新农村建设美丽画卷。
据悉,位于大埔县西河镇的黄堂村原来贫困户年人均收入低于4000元,村民收入主要靠蜜柚、水稻、外运菜三大作物种植。自2016年5月海珠区江南中街道办事处到该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共投入各类帮扶资金240余万元和引导行业资金3000多万元,结合新农村建设,解决了饮水难、出行难、就医难和贫困户就业、医疗、住房入学等问题,改善了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助推该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其中最成功的例子,就是花1元拿下50亩地的种植权,打造了兴村致富的新型龙头产业。
扶贫工作组刚到村时,曾尝试将本地的农家鸡、玉米、酸菜等土特产销往广州等珠三角地区,但效果甚微。在与村民的促膝长谈中,工作组“嗅”到了机遇,得知一家外地旅游公司正通过土地流转,开发张弼仕故居周边的旅游项目,其中部分内容涉及黄堂村,便立即派员,马不停蹄地驱车前往汕头,反复交流沟通,最终打动了公司老板:合作社以1元钱的“象征价格”拿下他们手中黄堂村50亩土地的种植权,前提是必须种植观赏性农作物。为了让观赏性农作物衍生经济效益,他们再次驱车赶赴江西石城县,向当地农民学习种植经验。经多次推敲,决定采纳夏植荷花、生产莲子,冬栽格桑花的种养项目。回村后,工作组迅速与村“两委”干部一同发动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组建“大埔县黄堂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将30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并自主经营,以“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形式开发“种养+文旅+食宿”的田园综合体,打通了当地旅游发展的通衢大道。(昆之子)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